
上述實施例的行人風門,門體1上開設的泄壓口11是根據行人風門的尺寸大小確定的,風窗2的大小是根據所開設的泄壓口11的大小配合制作的,驅動裝置3安裝在門體1上附近的合適位置,方便驅動風窗2的開啟。當風窗2關閉時,密封泄壓口11;當驅動裝置3驅動風窗2開啟時,通過泄壓口11通風泄壓,行人風門的壓力減少,人員就能較方便的打開行人風門,順利的通過行人風門,從而大大提高了行人風門的使用壽命,減少了人員的安全隱患。
如圖3所示,驅動裝置3包括氣缸31及驅動件32,驅動件32包括轉動部321和連接件322,轉動部321與連接件322轉動連接,連接件322與氣缸31上的活塞桿311連接,氣缸31固定于門體1,驅動件32與風窗2驅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當氣缸31驅動活塞桿311伸出時,活塞桿311帶動驅動件32上的連接件322運動,連接件322通過第一銷軸33帶動轉動部321轉動,從而帶動轉動部321驅動風窗2開啟。
如圖3所示,轉動部321包括第一側板3211及第二側板3212,第一側板3211與第二側板3212位于連接件322兩側,第一側板3211、連接件322及第二側板3212通過第一銷軸33轉動連接,第一側板3211及第二側板3212與門體1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側板3211及第二側板3212均為弧形側板,當第一側板3211及第二側板3212沿第一銷軸33做轉動時,弧形側板可以更好的沿門體1轉動,防止跑偏,從而更好的開啟風窗。
如圖3所示,轉動部321上設置有滾輪34,滾輪34轉動連接于轉動部321上遠離連接件322的一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轉動部321上驅動風窗2開啟端上設置有滾輪34,滾輪34與風窗2接觸時彼此間的接觸面是曲線,當滾輪34驅動風窗2開啟時,會減少滾輪34及風窗2的磨損,延長了驅動裝置3及風窗2的使用壽命。
如圖3所示,驅動裝置3還包括電磁閥35,電磁閥35與氣缸31電連接,用于驅動活塞桿311伸縮。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電磁閥35為五位三通電磁閥,操作人員按下操作電磁閥35按鈕,氣缸31驅動活塞桿311伸出,進而驅動裝置3驅動風窗2開啟;當操作人員松開電磁閥35按鈕,活塞桿311縮回,進而風窗2關閉。
如圖3所示,驅動裝置3還包括第一底座36及第二底座37,氣缸31安裝于第一底座36上,驅動件32通過第二銷軸38轉動連接于第二底座37上,第一底座36及第二底座37固定安裝于門體1上。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底座36固定安裝于門體1上,氣缸31安裝于第一底座36上,這樣有利于氣缸31上的活塞桿311在伸出時動作較穩定,驅動件32與第二底座37通過第二銷軸38轉動連接,有利于驅動件32沿門體1轉動,從而較好的驅動風窗2的開啟。
如圖3所示,第一底座36及第二底座37均為鋼板。第一底座36及第二座材質37為鋼板,從而使底座具有良好的結構強度,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斷裂,并能增加底座的使用壽命。
如圖3所示,鋼板通過等離子切割機加工而成。鋼板采用等離子切割機加工,能得到較光潔的切割面,且鋼板的熱變形較小。
如圖1所示,風窗2在反負壓方向上安裝有合頁。當人員通過后,松開電磁閥35按鈕,氣缸31上的活塞桿311縮回來,從而帶動驅動件32沿原路線返回,驅動件32不再驅動風窗2開啟,風窗2在合頁的作用下,自行關閉。
如圖1所示,風窗2四周設置有密封條。密封條能夠保證風窗2在關閉時密封性較好,從而保證了通風設施的可靠性。
采用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行人風門,操作過程如下:當行人風門需要開啟時,人員按下控制電磁閥的按鈕,電磁閥驅動氣缸上的活塞桿伸出來,從而帶動驅動件沿門體轉動,驅動件上的滾輪驅動風窗打開,門體被泄壓,因而人員能夠便的通過行人風門,此行人風門提高了行人風門的使用壽命,減少了人員的安全隱患。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